孩子的分离焦虑一直是让宝妈很头疼的问题,面对孩子歇斯底里的哭泣,心中总是会对自己的决定产生怀疑。近期又遇上幼儿园开学季,很多宝妈也为此苦恼。口袋育儿(微信:koudaiyuer)今天邀请谢艳艳宝妈,编译了美国儿科学会的文章《How to Ease Your Child’s Separation Anxiety(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)》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。
孩子的分离焦虑表现,不同宝宝个体差异显著。有些婴儿在母亲离开视线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就会变得歇斯底里;而有些孩子婴儿期、学步期和学龄前,在与母亲分离时都会持续表现出焦虑。
1 |致所有职场爸爸妈妈
成功克服分离焦虑需要准备充分、转换利落以及足够的时间。我认为,与孩子分别时,父母和孩子一样遭罪。尽管旁人总是告诉我们说孩子在我们离开后几分钟内就会停止哭泣,但当孩子抱着你的腿,哭着求你留下来,为你的离开哀伤不已时,我们中多少人不是觉得自己在“做一件大错特错的事”呢?
作为一位职场妈妈,孩子的分离焦虑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。虽然这种焦虑是一种完全正常的行为,也标识着孩子对母亲的那种美妙而重要的依恋情愫,但它却让我们都深感不安。
以下是关于分离焦虑的几个客观事实,以及我历经挫折才学到的帮助孩子顺利渡过焦虑期的诀窍(下文中的错误我全都犯过)。
2|关于分离焦虑的客观事实
婴儿
宝宝在获得物体恒存性认知后便会产生分离焦虑。一旦你的宝宝意识到你是真的离开了(而你也确实是如此),便会感到不安。有些宝宝会早在4到5个月月龄时便表现出物体恒存性认知和分离焦虑,而大多数宝宝是在9个月左右呈现更强烈的分离焦虑。
如果你的宝宝饿了、累了或是身体不太舒服,你们俩的告别会变得更加糟糕。哪怕这一天过的很艰难,也要让分别的转换过程保持简短,成为一种习惯。
学步儿童
许多学步期儿童在婴儿时期没有经历分离焦虑,却在15个月或是18个月大时让父母颇感棘手。当孩子饿了、累了或是生病时,与母亲的分别会变得更加困难,这其中生病又是最普遍的。
随着孩子在学步期独立性的增强,他们对分离的意识也更加敏锐。在与母亲分别时会大声吵闹,痛哭流涕,且难以制止。
学龄前儿童
小孩三岁时,最了解他们在分别时表现出来的焦虑或抗拒对我们的影响。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紧张,但可以肯定的是,他们在争取改变局面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行为一致,不要应孩子的请求返回房间,当然也不要因为孩子的分离焦虑而取消原定计划。
始终保持行为一致、向孩子解释分别的原因以及如约及时回家,这三点同等重要。
3|如何克服分离焦虑?
创建简短的告别仪式。 即使你不得不像个棒球运动员那样做出一流的手部动作,你也要学会在婴儿房里三次亲吻你的宝宝,或是离开时给他一条特别的毯子或玩具,让整个告别过程简短而温馨。你若多做逗留,过渡时间也会延长,焦虑感也会持续。
保持行为一致。试着每天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仪式来与孩子告别,尽力避免意外因素的影响。这样的仪式可以减轻心里的难受感觉,让孩子在对自己的独立建立起信任的同时,也建立起对你的信任。
集中注意力。与孩子分别时,全身心地对待孩子,充满爱意,流露深情。然后迅速地告别,哪怕孩子行为古怪滑稽或是哭着求你留下来。
信守承诺。如果你能信守你回家的承诺,你的孩子也会渐渐对妈妈不在身边的自己充满信心,并建立对你的信任,变得独立。
这方面我曾犯过的最大错误就是,一次很闹心的告别后,过了大约一小时,我想念我儿子,于是返回他的教室去看他。虽说这样做完全出自一片好意,但这却延长了我儿子的分离焦虑期,我们不得不从头开始。而当我再次离开(以及接下来的几天里),场面失控得不亚于一场核爆炸。
说话具体,通俗易懂。当你们在讨论你回家的时间时,提供你孩子能听懂的具体细节。如果你知道你会在下午3:00回家,那就用孩子的语言告诉他,如“我会在午睡时间之后,午后点心时间之前回来”。
用他能听懂的方式去定义时间。若是讨论你出差回家的时间,用“睡觉”这样的术语。你可以说“我会在你睡三次觉后回家”,而不是“我三天后回家”。
练习分别。周末的时候,送孩子去奶奶家,约好玩伴,让朋友和家人帮你照顾小孩(哪怕只是一个小时)。在送小孩去托儿所或是学校前,趁着你们还不需要分开,和孩子练习上学和告别。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准备和体验,让他在没有你的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经过几年幼儿园时期后,孩子的分离焦虑就很少每天出现了。如果你担心你的孩子并没有适应你不在身边,那就去和儿科医生谈一谈。儿科医生肯定早已帮其他家庭处理过这样的问题,他们可以消除你的不安,帮你制作一个能帮到你和孩子的计划。
| 原文:
https://www.healthychildren.org/English/ages-stages/toddler/Pages/Soothing-Your-Childs-Separation-Anxiety.aspx
阅读原文 阅读 80262017-02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