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OP!你不是在教育孩子,是在羞辱她/他

作者:吴冰蓉


今天我们口袋育儿(微信:koudaiyuer)正文开始前,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庆长假期间见到的几个场景:


故事A

我陪一宝在玩沙子,突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哭声。顺着声音看过去,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,撕心裂肺哭得鼻涕眼泪一大把,妈妈揪着她耳朵:“回不回?你到底回不回?”,小女孩从地上爬起跑开:“我就不回,我就要玩沙子”,妈妈捡起一根树枝,“啪”地一声抽在腿上:“叫你不听话,叫你不听话”,一把拽起小女孩,往家里去了。


故事B

游乐场里,男孩咬了女孩一口,男孩的爸爸冲过来,一巴掌拍在男孩屁股上:“说过多少次了!不许咬人”,男孩吓得哇哇大哭,爸爸继续训斥:“还咬不咬?打得不疼记不住是吧?”看到围观的人太多,爸爸一脸尴尬:“教过很多次了,总是不长记性,不打不行啊”。继而又对着孩子吼道:“不许哭!做错了事还好意思哭!”


我看得心惊胆战脊背发凉,这哪里是教育孩子?分明是羞辱!



1 |被暴力喂养的孩子很可怜!


暴力的行为往往伴随着恶毒的话语,打击的是孩子最脆弱的自尊。遭受打骂的孩子,会觉得自己不被认可,不被接纳,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,感受不到父母的爱,缺乏安全感,极度不安、焦虑,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将迎接下一次暴击。


打骂时即使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,但内心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,更不会去思考如何修正,为了避免遭受打骂,他只会把犯错的行为变得更为隐蔽,打骂收获的是“不诚实的孩子”,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青春期就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,逃离父母管束。


被暴力喂养的孩子,自尊感低下,不是变得自卑懦弱,就是暴力冲动。而更可怕的是,打骂中长大的孩子,极有可能习得这种沟通方式,因为他不知道正确的沟通范本。所以,她/他长大后对伴侣、对孩子很有可能沿袭这种暴力模式。如果我们去研究打骂孩子的父母他们小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情况,会有很有趣的发现。


我家熊孩子一宝在玩喷泉,裤子鞋子都湿透了,我笑嘻嘻地告诉他:“喷泉是不可以玩的哦,你看那边的管理员叔叔马上要过来了”,一宝看了一眼穿制服的管理员,停止了玩水。


暴力教不好孩子,温柔而坚定的父母,通过充满尊重、倾听、呵护、信任的【非暴力沟通】,更有可能收获一个懂事的孩子。



2 |非暴力沟通的前提:明确规则


最重要的不是事后告诉孩子哪里不对,而是事前告诉孩子哪些能做,哪些不能做,让孩子知道每件事情的界限在哪里,如果违反规定会有怎样的后果。对事情有预判,规避掉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,后续宝宝一旦违反规定或者举止不当,妈妈们的制止就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,而是对相互达成规定的遵守。核心是【事前明确界限】,而不是【事后马后炮甚至指责】


每个孩子都喜欢涂鸦,妈妈们在开始涂鸦前就要和孩子沟通好规则,比如只能在画板上进行,或者只能在某一面特定的墙上进行,同时制定好违反这些规定会承受的后果(比如停止画画、静坐一分钟等),而所有的规则和后果是可以和宝宝商量的。


我家客厅有一面涂鸦墙,但其它地方是不可以涂鸦的


有的宝妈可能要问,如果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,怎么和他商量规则呢?用后果告诉他。

玩沙的时候孩子吃沙,宝妈不用生气去呵斥或者指责,而是每次一吃沙就抱走宝宝,同时告诉宝宝“沙子不可以吃”,几次下来宝宝就会知道一吃沙子就不能玩,他就不会再吃沙。


3岁内孩子习得规则的最好方式是【承受后果】,不好的行为一定有不愉悦的后果,但后果不是惩罚,比如【不好好吃饭就取消出去玩或者挨打】是惩罚,但【不吃饭会饿肚子】是后果,后果是某件行为直接导致的客观结果,不掺杂处理人的情绪状况,处理后果时不生气不呵斥不说教。惩罚很难改正错误行为,因为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,但承受后果的同时,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一点都没变少,小时候能学会承受后果的孩子,长大后更会客观权衡利弊,能更理智地做出决定。



3|非暴力沟通的关键:温柔而坚定地守护规则


这是最难的一点。对规则的守护最容易让新手父母们情绪失控。因为孩子会用哭闹、撒泼耍赖不断挑战父母的底线,如果你第一次底线失守,那么恭喜你,在孩子眼里,你是个没底线的人,他会不断地触犯底线,你们的所有规定都将失去约束力。

比如和孩子商量好,一次只能看3集《PEPPA PIG》,第一次结束后,宝宝可能会不乐意,会哭会闹,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生气,毕竟要我们停止刷手机都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情,更何况是孩子!


这时,不管孩子如何吵闹,温柔地抱着宝宝,告诉他:”我们商量好的,一次只能看3集, 我知道你还很想看,但请你说话算话 。“不需要说教,守护好你们的规定就好,可能第一次闹得很凶,第二次第三次会慢慢减轻哭闹,最后会接受你们的约定。


我家宝宝34个月时超级爱打人,当时我们制定的规则就是如果打人,停止游戏一分钟。每次抱他走出游乐场,就嚎啕大哭,但我都是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:“亲爱的,我们说好的,打人了就要出来坐一分钟”,四次下来,就治好了他打人的习惯。



我们去爬山,景点入口处游泳池,一宝非要玩水,和爸爸商量玩20分钟就停止,时间到了后极度不情愿,我和先生抱他上岸后嚎啕大哭,拥抱着安抚了不到1分钟,就乖乖上岸跟我们去爬山了。


第一次守护规则是最难的,但只要有了第一次,孩子就会知道规则的重要,后面的任何规定都好执行。久而久之,一个懂得遵守规则的习惯就养成了。不得不吐槽的是,中国式的家庭里,尤其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,很难有规则的概念,因为老人最见不得孩子哭闹,一哭什么要求都满足,久而久之一点威信都没有。而与之对应的是,舍不得孩子哭,又舍得打骂孩子,真是矛盾啊。



4|温柔的核心,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


行为有好坏,情绪无优劣。温柔的妈妈,无论什么时候,都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。她们看得见宝宝的伤心、难过、委屈、沮丧、生气、愤怒,容忍宝宝的哭泣,允许她/他释放情绪。不管孩子行为多么不妥,不管宝宝哭得多凶,都不会呵斥、指责或者漠视孩子,她们教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,不管孩子多么无理取闹不肯接受,都会抱着她/他,轻轻地告诉她/他:“我知道宝宝很伤心,但是规则必须要遵守。”她们既会温柔地安抚孩子,也会对说好的规则捍卫到底。


如果一旦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,她们会安静地走开冷静后再回来处理。离开的同时会告诉孩子:“妈妈需要冷静下,等会再和你说话”,让孩子知道她的离开并不是不要他/不爱他了。最重要的,无论什么时候她们都不会说:“妈妈不要你了”。



一宝在“秋千”一般的桥上跳来跳去,爸爸指着“禁止摇晃”的告示牌告诉他,这种行为是禁止的,一宝非常生气,各种撒泼打滚,爸爸在温柔地安抚他。



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吧,宠爱但不溺爱,严格但不专制,既有威信又让孩子信任。


你的孩子,会在爱中学会遵守规则,成长为懂事的孩子。一个接受了足够爱的滋养的孩子,长大后也会更好地爱别人,一个会爱人的人,才能活出幸福的样子。

阅读原文 阅读 96992016-10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