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周,口袋育儿(微信号:koudaiyuer)在发一个系列的“体验”文章。这是我们特意安排的计划,目的是用真实体验经历,把我们曾经说过的科学育儿理论结合实践,“串讲”一遍。所以这个系列文章是第一人称视角,碎碎念,会带有个人的感受和情绪,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,基本符合科学育儿理论。今天是最后一讲:做个聪明的妈妈
1 |第一个故事
和大家讲三个故事:
第一个故事。在1998年教育部对全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做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,在那次调整中,教育部居然取消了本科教育中的“儿科学”专业!因此15年以来,全国范围新增加的儿科医生专业人才也就5000来人!平均每年,整个中国只增加了几百个科班教育出来的儿科医生!这种专业调整的后果是,中国的儿科医生存在一个严重的断档,而我们这拨怀着宝宝的家长、新生宝宝的家长,正好赶上了这拨断档!
因为你看,1998年如果不取消儿科专业,那么2003年毕业的医科院学生,到现在2016年工作了十多年,正好是各大医院儿科的骨干!但现在这拨“骨干”消失了!所以现在宝妈带宝宝去看儿科总感觉比较困难,很大的一个根源问题,就在于1998年政府的一个草率决定,影响了十几年后的宝妈!
和大家讲这个故事是希望大家对我们的现状有更多了解。从儿科医学方面来说,我们国家不仅落后,而且人才严重不足,并且现在流失率还很高。更麻烦的是,一般我们接触的社区医院的儿童保健医生,他们的专业能力就更不好说了。不排除这里有比较好的医生,但很多儿保医生知识结构老化,有的甚至一心推销各种药品。当这些医生说什么的时候,宝妈其实很难分辨。因此,缺乏儿科医学专业的靠谱建议,这是我们这些当妈妈的,面临的第一个困难。
那么网上呢?网上学习育儿知识行吗?网上的中文育儿知识大致分三类。第一类是正确的专业意见,不到10%;第二类是宝妈互相之间的经验,所谓过来人的经验,这里很多都是不靠谱,她自己一直都错的但不知道,还当做经验教给新妈妈,这类大概有70%;第三类最阴险,是一些商家的误导性的“育儿知识”,其实是为了推销商品,这类大概有20%。我在群里看见,有些“口袋育儿”的网友挺喜欢回答宝妈的问题,她们经常这样说“去网上搜一下啊”。好吧,你遇到问题了,你去网上搜索了,现在出来10个结果,请问你能分辨出哪1个是对的,哪7个是宝妈的经验可能对可能不对,哪2个是商家推销的错误观念?一般来说,你根本分辨不出来!你无法从网上搜索得到的不同结果中判断对错,这就是我们这些当妈妈的,面临的第二个困难。
那么生活中呢,看老辈子是怎么带宝宝的,然后学习他们的经验。比如我们自己就是父母这样带出来了,那我们像父母那样带我们的宝宝难道不可以吗?这是可以的!但是,这意味着你是用20年前的经验和手段,依葫芦画瓢带自己的宝宝。我们养育宝宝,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更好,而不是重复我们!更何况,你的父母当时的育儿观念可能就有错误,你其实是运气比较好,没有受到那些错误的影响。但你如果照搬那套用在自己的宝宝身上,宝宝可能就没那么好运气啊!不能事事都听老辈子的,我们需要用新的科学的观念养育孩子,这就是我们这些当妈妈的,面临的第三个困难。
缺乏医学专业建议,无法判断网络知识真假,不能照搬老一套,这就是我们在科学育儿过程中的“三座大山”。怎么办呢?我的经验是:学习!
通过“学习”,让自己获得基础的育儿知识。我选择的学习材料主要分两类,一类是书籍,主要有《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》、《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》、《育儿百科》(松田道雄著)等等几本大部头,看了这些书之后,对育儿领域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;第二类是网站,主要是英文网站,包括AAP.org(美国儿科学会官网),healthychildren.org(美国儿科学会下属的儿童健康专业网站),babycenter.com(著名的育儿网站)。这里我强调一下,如果你想从网上获得靠谱的育儿知识,一定不要看中文网站,中文育儿网站太多似是而非的内容!不过有个别中文的育儿公众号还是不错的,我们口袋育儿也有推荐。直接点这里
2 |第二个故事
第二个故事。比如有个新手妈妈住的附近新修了一条路,安装了红绿灯。第一天开车经过,绿灯;第二天,绿灯;第三天,还是绿灯。于是她总结了一条“红绿灯”规律:“只要是我开车经过,就会显示绿灯”。然后把这条“规律”告诉邻居。
很多时候,宝妈的育儿知识就好像上面这位新手妈妈: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,但不知道其中的道理,就误认为掌握了育儿知识;更进一步,还特别喜欢把这些“知识”告诉别的宝妈。比如宝宝眼屎多,有的宝妈就认为这是“上火”,然后给宝宝吃“清火宝”,发现好像是“有效果”啊,于是就得出一个结论:宝宝眼屎多——上火——清火宝。
但这个结论就和上面红绿灯一样,纯粹是瞎子摸象。宝宝眼屎多,往往是泪囊炎或结膜炎;吃什么是没有用的,它需要用红霉素眼膏,有时也能自愈,因为很多病都具有“自限性”,也就是不治疗自己就能好。给宝宝喂清火宝其实没起作用,是自愈了。
这个故事是想说,养育宝宝,做一个负责任的妈妈,一定要多问“为什么”。多问“为什么”是一种思维方式,和上面那个故事讲的“学习”相辅相成。问为什么,学知识,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宝宝发育的情况,做到心中有数。
3 |第三个故事
最后一个故事是最近发生的。我们经常说要打疫苗,有次在群里一个宝妈看了后特别愤怒,骂我们是“疫苗托”。因为她的一个朋友的宝宝打了七价肺炎疫苗,结果宝宝还是得肺炎了。我们于是耐心向她解释,七价肺炎能预防大部分肺炎,但不是所有的肺炎。结果这位宝妈愤怒的说,我取消关注口袋育儿!
以前我不相信一句话“输在起跑线”,但当我有了宝宝后,我特别相信这句话。孩子是会“输在起跑线”的,但不是因为孩子自身原因,而是父母!像上面说的这位宝妈,面对科学知识采取掩耳盗铃的态度,那么焦虑暴躁,实在不应该。取消关注,对我们有损失吗?我们只损失了一个粉丝而已!但是对她来说,关闭了一个了解科学育儿的窗口,拒绝可能更好养育宝宝的机会。到底是谁的损失?
这个故事是想说,面对未知的育儿世界,要保持开放的心态!心态决定思维方式,思维方式决定学习效率,说到底,开放的心态才是聪明妈妈的必备素质!
4 |做更好的妈妈!
端午节小长假这个《科学育儿7日谈》系列,到今天可以暂告段落。这个系列断断续续写了快2万字了,基本算是从备孕到宝宝2岁的一本“简明科学育儿指南”。这个系列是“串讲”的方式,把口袋育儿曾经介绍过的很多科学育儿知识,用个人案例串讲一遍。文中谈到我的情况,宝宝的情况都是真实的,比如我产后第四天就去商场买东西,比如宝宝高烧没去医院,这些情况是真实的。我写这些不是希望大家盲目的和我一样,而是希望大家了解——“科学育儿”能让你做什么,不做什么。上面两种貌似“不可能”的事情,其实都是科学支持的,而我的经历是个案的证据。
对于科学育儿,大家最应该了解的一句话,我放在最后说:
“科学”不是绝对正确。恰恰相反,“科学”意味着不断修正和改进。因此科学育儿的方法也意味着不断修正和改进。我在《科学育儿7日谈》里面谈到的所有观点和方法,在以后都可能会被新的观点方法改进!我们所有的改进,都只有一个目标:让宝宝成长得更好!
(全文完)
延伸阅读:
阅读原文 阅读 83832016-07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