盼娃会说话,盼娃快长大,可是随着孩子长大,很多妈妈发现亲子沟通出现问题,和孩子之间不能好好说话了?口袋育儿(微信:koudaiyuer)今天就来详细聊聊怎么和孩子沟通。
1 |作为妈妈,这些场景实在熟悉不过
情景一
早上要送孩子去幼儿园,但孩子磨磨蹭蹭不肯换衣服,眼看要迟到,你想孩子尽快换好衣服出门?你会怎么说?
A:怎么这么慢?要迟到了你不知道吗?
B:快点快点!慢死了!
C:天天磨磨蹭蹭,这毛病就不能改改吗?
D:早叫你换衣服,这都几点了还没换好,害得我都要迟到了!
扎心了~~简直是条条都中啊~~~
情景二
孩子玩完积木后一片狼藉,但就是不愿意收拾,你怎么说?
A:你收不收?不收下次别玩了!
B:行,你不收可以,没人收的东西就是垃圾,我扔垃圾桶去。
C:你看看,乱成什么样了?每次都这样,能省点心吗!
D:那谁家XXX像你这样吗?你就不能学学好?
除了最后一条,前面三条都中~~
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种,我接触了”非暴力沟通“,我终于明白为何我和孩子、爱人、父母以及朋友、同事的沟通经常无效的原因,然后我下定决定改变。
当然,几十年的思维习惯很难马上脱胎换骨,我也经历了各种循环往复的挣扎,但在一次次的坚持中,终于收到了小有成效的结果。所以非常想把这套黄金沟通法则分享给各位宝妈宝爸。孩子,真的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。
2 |非暴力沟通是怎么回事?
著名的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,通过充满爱的沟通,帮助全世界的人们更好地收获幸福。
非暴力沟通四要素:观察——感受——需要——请求
第一步:描述事实
第二步:表达感受
第三步:表达需求
第四步:提出请求
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区分事实和观念:观察和感受都是描述事实,而评论和想法则是观念。
如果用评论代替观察,用想法替代感受,孩子就倾向于听到批评,从而反驳我们,让沟通无效。一张表格对比下,左边是事实,右边是观念。
事实 | 观念 |
观察 | 评论 |
30分钟前,你就开始换衣服,现在还没换好。 | 慢死了,总是这么磨磨蹭蹭,就不能快点吗? |
昨天和今天的晚饭是奶奶喂你吃的。 | 你太懒了,怎么总是让别人喂你吃饭? |
我看到你不肯把挖土机给他玩。 | 玩下玩具都不肯,你好小气。 |
你早上和晚上都没刷牙,我有点担心你牙齿的健康 | 你总是不刷牙,太不讲卫生了 |
感受 | 想法 |
我没看好孩子让他摔跤了,我很心疼,也很内疚。因为我觉得我不应该让孩子摔跤。 | 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|
你在公交车上大声吵闹,我很沮丧;因为我认为打扰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。 | 我觉得你太不懂事了 |
你一会喝水,一会上厕所,一个字都没写完,我担心你写作业时间太长,影响你睡觉时间 | 我觉得你做事太不专心了 |
不带感情色彩地客观描述事实,能让双方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要解决的事情上,更能用合作的态度解决问题。
回到文章开始的两个情景,接触了非暴力沟通后,我和孩子的对话是这样的:
l 劝说孩子尽快换好衣服出门:
如果10分钟内不出门,我们两个都会迟到(观察)。你迟到了会被老师批评,我怕你难过(感受);我迟到了会延迟下班,不能早点回家陪你玩,我会难受(感受)。所以,你能在5分钟内换好衣服出门吗?(请求),这样我们都不会迟到(需要)。
l 劝说孩子收拾积木:
客厅里到处都是积木(观察),我看到了很不开心(感受)。因为我喜欢整洁干净的客厅(需要)。你能和我一起,把积木收干净吗?(请求)
现在,能基本做到和孩子沟通,都是客观而具体的描述事实,不批评,不评论,不指责,很明显,孩子也很合作,亲子关系也更融洽。
当然,观察-感受-需求-请求四部曲不是必须过程,重点是客观描述真实事实,对自己感受负责,不评论,不指责,平静地提出明确具体的请求。
3 |非暴力沟通的注意事项
明确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之后,卢森堡教授在《非暴力沟通》一书中,还强调要注意三点。
l 要明确具体的提出请求
抽象的请求,孩子会无所适从。越具体越明确,孩子越知道如何行动。
“请不要乱动”是抽象请求,“请你把双手放在腿上,不要晃腿”是具体请求;
“不要弄脏你的手“是抽象请求,”请双手交叉握拳,坐到饭桌上再松手拿饭碗“是具体请求;
”请你小声说话“是抽象请求,”请你说话的声音不要比我大“是具体请求;
“请你大方点”是抽象请求,“可不可以和弟弟一起玩直升机?”是具体请求
……
l 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
你写字这么不专心,太浪费我时间了!
以前很奇怪,为何这样说话孩子总会脾气更臭。现在明白,这种描述非常暴力,它让我把感受归咎于孩子,试图让孩子内疚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。况且带着批评和指责,孩子自然不会合作。
而卢森堡教授强调在对话中,要自己对自己的感受负责,并建议使用“我感到……因为我……”句式。现在我的表述是这样的:
30分钟前你开始写数字,喝了两次水,上了一次厕所,吃了两块饼干,现在才写完两行,还有7行没写。我觉得好累,因为我担心以你这样的速度,你还得写两个小时才能写完,这样我们就得到22:30才能睡觉,而明天早上还得早起,我担心你睡不好。你能现在开始一心一意写字吗?这样能早点写完,可能我们睡前还来得及读一遍《臭橘林的瓢虫》。
l 是请求而不是命令
多用疑问句,慎用祈使句。
用“你能帮我倒杯水吗”代替“快帮我倒杯水”
用“你是现在洗澡还是玩10分钟乐高后在洗澡呢”代替“快点去洗澡”
用“你是想现在开始写作业还是玩15分钟后再写?”代替“现在马上写作业”
……
如果孩子拒绝你的请求后,你会一笑置之还是暴跳如雷?如果请求遭拒后会生气,那么就是命令;如果不会,就是请求。请求遭拒后需要我们更加耐心地沟通。因为在已经有些僵化的亲子关系里,孩子会将我们的请求视为命令而将以抵制,如果孩子的抵制导致我们的批评,让我们再次说出“你太不懂事了!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就是不听啊!你总是惹我生气!”那我们的沟通努力就失效了,亲子关系会进一步僵化。
非暴力沟通,能让我们和孩子达成更深的理解,获得更深的联系。把这样的沟通方式刻进我们的行为模式里,孩子会感受到尊重与爱。我们都爱自己,爱孩子,爱家庭,那么就用爱的沟通让孩子从小收获好的模板,这,或许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大的财富。
阅读原文 阅读 87702017-11-16